我一直认为,如果不是专业的运维人员,Linux没必要专门去学。在日常的开发中,用到时再查查资料,日积月累下来,你会慢慢在脑海中对Linux形成认知,常用到的命令也会在一遍一遍的使用中记住,达到不学胜学的效果。
这里记录一些我常用到的Linux操作命令,免得用到时又去搜浪费时间。不定时补充。
1 删除当前目录下所有文件
# 使用rm -rf ./* 命令即可
-r # 就是向下递归,不管有多少级目录,一并删除
-f # 就是直接强行删除,不作任何提示的意思
./* # 当前目录下所有文件
2 复制并覆盖目录不提示
# 复制当前目录下git_repository下所有文件,并覆盖到webfile目录下
\cp -r git_repository/* webfile/
3 更改目录下所有文件及目录权限为www
chown -R www:www /home/wwwroot/qj4/
3.1 更改目录下所有文件的读写权限
chmod -R 777 /home/wwwroot/qj4/
4 两台服务器VPS对拷文件(采用rsync方式)
# 例1
rsync -avzt --progress xxfile/ root@ClientIP:/home/xxfile/
# 例2 较新则跳过不覆盖
rsync -avzut --progress xxfile/ root@ClientIP:/home/xxfile/
常用参数:
-v, --verbose 详细模式输出
-q, --quiet 精简输出模式
-c, --checksum 打开校验开关,强制对文件传输进行校验
-a, --archive 归档模式,表示以递归方式传输文件,并保持所有文件属性,等于-rlptgoD
-r, --recursive 对子目录以递归模式处理
-R, --relative 使用相对路径信息
-u, --update 仅仅进行更新,也就是跳过所有已经存在于DST,并且文件时间晚于要备份的文件。(不覆盖更新的文件)
-t, --times 保持文件时间信息
--progress 查看拷贝的过程
更多资料:https://segmentfault.com/a/1190000015669114
# 例2 跳过某指定目录传输
rsync -avt --progress --exclude "data/attachment" xxfile/ root@IP:/home/xxfile/
# --exclude之后的目录需要写相对路径(如例中的相对于xxfile/目录的相对路径),而不能是全路径,否则无法跳过
5 挂载与卸载
挂载方法:mount DECE MOUNT_POINT
常用命令选项:
-t vsftype:指定要挂载的设备上的文件系统类型;
-r: readonly,只读挂载;
-w: read and write, 读写挂载;
-n: 不更新/etc/mtab;
# 一般默认即可
mount /dev/sdb8 /device
# 备份 etc/fstab
cp /etc/fstab /etc/fstab.bak。
# 向 /etc/fstab 写入新分区信息
echo /dev/vdb1 /mnt ext3 defaults 0 0 >> /etc/fstab
卸载命令:umount
命令使用格式:
# umount DEVICE
# umount MOUNT_POINT
fuser:查看正在访问指定文件系统的进程:
命令使用格式:
# fuser -v MOUNT_POINT
终止所有在正访问指定的文件系统的进程:慎用
# fuser -km MOUNT_POINT
6 系统块信息查询
lsblk命令用于列出所有可用块设备的信息,而且还能显示他们之间的依赖关系,但是它不会列出RAM盘的信息。块设备有硬盘,闪存盘,cd-ROM等等
# 常用 查看磁盘块的文件系统
lsblk -f
(待续)
最新回复